金融小课堂|揭开非法集资面纱 避免落入陷阱
日期:2024-07-13  发布人:经济与金融学院  浏览量:267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常见手段     01      

           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编造虚假项目     02——50%的资金用于定存、基金、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等,25%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投资产品;剩25%购买较为稳妥的中高收益理财产品。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利用亲情诱     03——比如35岁可承担风险比重是(100-35)*100%=65%,就是说65%闲置资金可进行高风险高收益投资。30%进行稳健投资。      

         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血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风险防范提示     如遇以下情形向公众集资的,务必提高警惕 ①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②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③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幌子的; ④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⑤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⑥以“扶贫”“互助”“慈善”“影视文化”等为幌子的; ⑦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投资理财等内容广告传单的; ⑧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⑨“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⑩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