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了!那年的南京,永远无法被遗忘!
日期:2022-12-01  发布人:经济与金融学院  浏览量:517

1937年的今天我们不能遗忘!

1937年12月1日

侵华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命令

13日,南京沦陷

日军入城烧杀淫掠


六周时间

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

尸山血海,铁证累累

……

就在昨天

2022年11月30日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填补了大量史料空白

使真相更加完整地大白于世!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11月3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括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照片等在内的共计453件(套)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经专家鉴定认为,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包括照片、士兵日志、实物等种类,进一步确证了侵华日军暴行,拓宽了研究领域,深化了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今年再次于日本搜集了51件(套)珍贵文物史料,包括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等。


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此次征集到荣第1644部队照片共有60余张,填补了史料空白,并与1998年在南京发现的细菌试验受害者头颅等证物相互印证,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细菌战研究。”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者孟国祥介绍,在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和731部队同样臭名昭著,但由于这些细菌试验都是极隐秘的,后期日军又将相关资料销毁,因此荣第1644部队的实物资料极少,照片就更为少见。


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纪念馆文物部门负责人艾德林介绍,此次新征集到的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的《阵中日志》,与去年纪念馆征集到的一套《阵中日志》为同一部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作战的档案记录,更全面地揭示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事实。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是一份日军士兵记录的日记原件,里面详细记录了1937年10月12日至1938年9月23日,新井淳跟随部队从日本国内坐船出发,投入侵华战场,在上海、南京、无锡、嘉兴、镇江等地驻扎的日记记录,包含了日军伤兵收治、抢劫、建立慰安所,以及日军遭到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等重要内容。特别是记录了1938年1月1日,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相关情况。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从今天起,开设了慰安所。每个人30分钟,费用是下士官150钱(1.5日元),士兵100钱(1日元)。相当的热闹,一直处于满员状态。”这是目前发现的在“慰安妇”制度正式确立后日军在南京开设慰安所时间的最早记录。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阵中日志》1938年1月1日的记录


据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日本侵华史研究专家孟国祥介绍,“慰安妇”制度是日军大规模的性暴力犯罪,是日本政府和国家的制度行为,是对人道的践踏,对文明的亵渎,为国际社会所不齿,“慰安妇”问题已成为日本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和努力来回应战争的侵略性质和面向未来的试金石。对此日本右翼极力否认,日本政要(政府)敷衍暧昧,我们这次发现的《阵中日志》等资料就是最有力的回击。战时日军通过多种途径在南京开设为数众多的慰安所,之前发现文字记载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决议是上村利道的日记,该日记中记载了“1937年12月28日,军队的非法违纪事件越来越多,参谋部第二科召集各队将校会议,参谋长强调军纪,并审议通过了第二科提出的关于设立南京慰安所提案。”


孟教授表示,我们对南京慰安所的了解,主要依靠受害者的回忆,日方的一些档案文献,以及日本研究者的成果,这本《阵中日志》则反映了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确切时间以及运作情况,这对推进日军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日军实施细菌战最新罪证公布


此次大东仁先生帮纪念馆征集到的60余张照片详细记载着日军侵占南京后,实施细菌战的更多细节。1939年4月,在原“中央医院”(今东部战区总医院)旧址成立“荣第1644部队”,又称“多摩部队”,其对外宣称是日军“华中防疫给水部”,实质上是从事大规模细菌战与毒气战研究试验的机构。其中的4张是该部在南京举办类似“变装游行”活动,照片上清楚地显示出“荣第1644部队”字样的标牌,还有4张反映了该部队在南京的驻地建筑、日军在驻地建筑前的留影、“多摩部队”创立一周年演艺会等内容。

日军“荣第1644部队”部队在南京举办类似“变装游行”活动的照片,照片上清楚地显示出“荣第1644部队”字样的标牌


据孟国祥介绍,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和 “731”部队同样臭名昭著,但是由于这些细菌战实验都是极其隐秘的,后期日军又将相关资料销毁,我们掌握的资料很少,照片就更为少见,这组照片为以往所未见,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和南京曾发现的日军“荣第1644”部队细菌试验受害者头颅和研究相互印证,将有利于该专题的研究深化和细化。据介绍,1998年12月,在今东部战区总医院附近的工地上曾发现过一批头骨。经多专业考证鉴定,确认是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细菌试验受害者的41具头颅。


多时段还原日军侵华作战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是侵占南京和实施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主要部队之一。该联队于1937年12月9日凌晨进抵南京光华门外,并向南京光华门发起进攻。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及反复争夺之后,于13日凌晨5时占领光华门。此后在南京城内及光华门外进行“扫荡”,搜捕并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疑似军人的普通平民,所属官兵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纵火毁坏城市建筑物,在南京犯下了大量罪行。


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阵中日志》


本次征集到该联队第十一中队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在伪满洲延寿县等地与中国抗日武装的作战及警备记录。与纪念馆去年征集到的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阵中日志》为同一部队在不同时间段的日本军方档案记录。

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阵中日志》


孟国祥表示:“该中队既是攻打南京和进行大屠杀的主要部队之一,也在1937年以前参与了在东北‘清剿’中国抗日武装力量的行动。本次征集的《阵中日志》细化了日本基层军队活动和发展的研究,为我们整体把握日本侵华战争史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佐证公布


此次,大东仁先生还帮纪念馆征集到1942年日本发行的“‘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这是日本政府对国民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有力佐证。戏剧卡正面是前线战场作战、庆祝南京沦陷、南京入城式等场面的连环画,背面则是介绍台本。此戏剧卡作为儿童教育读物,在日本大东亚文化话剧社公开发行。


“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


此外,南京民间收藏人唐恺先生也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一批文物史料,包括1938年编印出版的《首都沦陷纪念册》,以及一份1938年1月6日的刊载有南京保卫战文章《敌入南京后之一大打击》的中方报纸《天文台》等。


“85年了,我现在的心愿是

孩子们都能记住这段历史”

时间过去85年

当年的孩童少年

如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一遍遍回忆往事

一遍遍心痛落泪

却仍坚持一遍遍讲下去


就在11月25日

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

遗属们通过献花、敬香等形式

祭奠在85年前遇难的亲人

他们说

……

幸存者艾义英: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留下满门“艾家寡妇”


南京大屠杀期间,艾义英的爸爸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两个堂哥艾义生和艾义荣,还有她的平姓姑爹父子俩被日军抓走。后来,7位被抓的亲人中,只有堂哥艾义荣最后被救了回来,其他6位都被日军杀害,留下满门“艾家寡妇”。艾义英说,那时候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被大家叫作“艾家寡妇”,她听得心碎。


回忆家族在85年前南京大屠杀中的不幸遭遇时,艾义英希望,日本政府能承认南京大屠杀罪行,“希望日本政府道歉”。对于后代,她嘱咐说,“要记住这段历史,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幸存者马庭宝:“我的父亲、二姑爹、大舅以及叔伯父都被集体屠杀”


尽管85年过去,回首往事时,马庭宝老人依然会感到剧痛袭来。“我的父亲马玉泉、二姑爹杨守林和大舅温志学以及叔伯父等许多青壮年村民被日军抓到下关江边集体屠杀,我由于年幼没被日军抓走幸免于难。”


85年了,他现在的心愿是孩子们都能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都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他希望世界不要发生战争。

幸存者阮定东:“是爷爷用生命保护了我”


阮定东说道,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还是襁褓里的婴儿。爷爷为了保护他,被日本兵刺成重伤,后来不幸身亡。“2013年清明节前,我爷爷阮家田的名字被镌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那年我带着全家4代22个人参加了清明家祭仪式,向爷爷献花,告诉爷爷,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日本政府现在还没有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一定要把这段历史讲给子孙后代听。”


85年前

这些勇士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

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

真实存在过施暴者何其残暴!遇难者何其惨烈!

“勿忘国耻、民族自强”

是每个新时代中国人的使命!







收藏本页